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防军事及尖端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赢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曾经在其媒体文章中予以了中国高度的评价,法国媒体详细罗列了350多种被欧美封锁的技术已被中国突破绝大多数,并以“中国太可怕”这样的方式来形容我国突破重重技术封锁所创下的奇迹。
据悉,法国媒体指出,中国在国防军事装备领域突破的技术封锁成就之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相当罕见的。在本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全世界最大军事结盟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于组织框架内成员国的高端军事技术进行非常周密的“保护”,对当时还处在军事技术较为落后时代的中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法国媒体的统计中提到了本世纪初对于中国进行的技术封锁大约有350多种,其中涵盖有海空军三军几乎所有的高端领域,诸如先进空空导弹、远距离对空搜索雷达、坦克主炮用穿甲弹材料配方等,都是本世纪初被北约严密封锁的军事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为止被北约组织严密封锁的这350多种军事技术,现如今已经被中国突破了绝大多数。关于中国是如何突破这些技术封锁的,法国媒体称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展出来的,且极少有是从北约国家直接获得的。当然也包括曾经获取到的前苏联遗产或是俄罗斯武器装备,在加以逆推仿制之后结合自有的军事技术。下面就精选中国军工领域突破美国的十三个核心技术:
中国的沪东造船厂及宝钢等企业的配合下,中国成功研发出薄如蛋壳的殷钢,成功打破欧美50年的技术垄断,据说这种钢的制造难度甚至比造航母还要难上3倍?殷钢是一种在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的金属,它不仅不会变形,线胀系数也非常低,因此这样一种材料经常被用于民用船只的建造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专门用来运输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由于殷钢在超低温度的环境下都能够保持不变形,因此在制造容纳液化天然气的设备时,它是最合适的材料,目前日韩等国的LNG船就大量使用殷钢,来制造储存运输液化天然气的容器。
值得一提的是,殷钢不仅作用大,制造难度更大,世界上能够成功制造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其中是德国、英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实现殷钢生产技术突破前,大部分都依靠外国引进,由于其特性复杂,生产起来十分艰难,因此进口国外殷钢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采购成本不断被拉高,还容易被卡脖子,为了不受制于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联合中国船级社、宝钢等企业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努力钻研,终于成功制造出0.7毫米的殷钢,一举摆脱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殷钢还能用在军事、航天、激光、光学测量以及天文学等领域的高端工业产品上,比如在不少航空航天器材表面的复合材料中,它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军事上及航空零件在原型制造阶段所使用的铺放模具,由于殷钢耐久性高,具备真空可靠性,因此相比普通材料制造出来的铺放模具,用它制造出来的模具重量轻了60%,工厂在运输时更方便操作,同时生产时间也缩短了20%,制造成本被大幅度降低,航空零件的原型制造也因此更便利快捷。
中国已成功突破火箭回收关键技术,尤其是之前与火箭垂直回收紧密关联的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成功,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运载火箭或进入可回收并重复使用阶段。同时也代表着中国距离火箭“航班化”又前进了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火箭发射大多会采用发射后次级火箭抛出并在大气层中或掉入海洋中再通过打捞出水,不仅费时费力,很大程度上也浪费了较多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太空探索的需求使得火箭发射越发频繁,每次发射火箭都扔掉绝大部分用于储存化学燃料的部分就太亏了,回收技术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比如美国私人公司研制的“龙飞船”就是可回收技术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不仅一级火箭、连胶囊返回舱也能做到重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火箭回收不仅其材料完好,更需要的是可以通过二次开启发动机来控制脱离的部件返回指定地点。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首个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也是第二个掌握同类低温发动机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相比龙飞船的有关技术,液氧甲烷发动机不仅更加清洁环保,重复使用次数也高达30次,而其低廉的成本也使得达到了“物美价廉”的标准。
在中国卫星频频上天,使得“天地一体化”发展速度不断的提高,意味着中国应用可回收技术的发动机最终会装在火箭甚至是飞船上。
中国近些年航空发动机获得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某些领域及局部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航空工业一飞院消息,中国在涡扇20航空发动机研发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运-20是一飞院研制的,而运-20之前已经证实了配置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涡扇-20。一般大型运输机,需要涡扇-20这种大涵道比发动机来达到较大的运输量。之前我国战略运输机吨位都比不上国外的先进运输机,而换上涡轮-20后,运20最大起飞重量将提升到246.4吨,其最大载重能提升26.4吨。不仅让运-20的综合性能提升了,可以翻越更高的高原地区,还是以后研发更先进发动机的镜子。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商务部之前公布的“军事最终用户”清单,58家中国公司中有八成与航空相关。美国狙击的重点都是中国的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的成立,使得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开始步入追赶的快车道。在军用航发方向,自主研发的“太行”系列发动机已经依次批产,逐步摆脱进口依赖。在民用方向,配套C919的“长江”发动机CJ-1000A已确定进入试制阶段,35吨级的CJ-2000也已于2020年实现了核心机点火试车,据传已开始首台验证机整机装配。
中国航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发展模式,意味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内吸纳更广泛的外部力量参与协作。据披露资料显示,“长江”系列发动机目前有350多家供应商参与,从而形成了全球供应链。同时,16个国家的69 家供应商有意愿参与中国商用发动机项目。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战斗机的心脏”,其不仅能为飞机提供动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高尖端技术的象征。与汽车发动机不同,航空发动机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其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制造一艘航母。全球掌握着最优异的航发技术的国家当属美俄两个国家,其次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及法国的斯奈克玛公司也是航空发动机方面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前基本上全球97%的份额都被欧美国家所垄断,包括上述的英法两国的航空巨头以及美国的通用电气、普惠集团。
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曾经在《中国简报》文章,原题:打破西方垄断,中国军事创新结出果实。中国已通过“打破”外国对军用机载计算机系统的垄断,向取得“自主保障”迈出重要一步。无疑这对中国军工业的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中国过度依赖外国进口垄断技术。
经测试,这两款实时操作系统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已被中国军事国防系统采用。这不仅未来战斗力,也将对国际出口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军火出口市场,中国日益成为重要出口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由中航工业计算所研制的机载操作系统在西安顺利通过了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设计定型审查。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封锁,提升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自主保障能力,为我国基础软件的自主保障、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浪潮是自主可控军用计算机核心能力建设重点单位,具备较强的自主可控装备的研发能力、研保条件和生产能力,是国内自主产品系列全、产业化能力强的厂商,已处于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装备的领头羊基于国产处理器、固件、操作系统研制的自主系列新产品“飞龙”在浪潮集团正式命名推出,是该领域首个自主计算平台产品品牌
历史上,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SSS-1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简称‘114机’)。是为轰—5飞机控制尾部炮塔而研制的射击瞄准电子数字计算机。“114机”是我国第一台设计定型的机载火控计算机,该机1966年由当时的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1969年完成首台样机,2次打靶试飞,射击命中率75。“114机”是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和西工大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共同完成的国防科研重大成果。继“114机”之后,西工大机载计算机研发团队将该机用小型集成电路改造成“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数据处理机”和“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622机’)”,并于1978年获得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签约出售该院研制3000kN/7500kNm超大型锻造操作机,标志着中国重型院在该项技术上已领先国际,打破了该领域国外发达国家技术的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锻件在核电、火电、水电、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舰船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十分主体地位。不但可以得到机械零件的形状,而且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成本率、以至于保证了工艺水平的质量。比如A380起落架的成型,之前就是在俄罗斯7.5万吨压力机上完成的。因此,只有掌握了大型锻造核心技术,才能让中国国防建设朝着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见中国重要战略领域相关的技术还是能保持世界前列,甚至于领先于世界。
中国在一项尖端推进技术方面用于海军作战舰艇的一种新型综合电力系统居于领先。这项新技术将有利于中国建造更多隐形潜艇,加强反潜战措施。这个把发动机输出全部转化为电力的系统和一种无轴式泵喷推进器,已经安装在海军最新的核潜艇上。中国专家马伟明曾经说,这是他们团队的第一批世界领先项目之一,已经用在中国下一代核潜艇上。他说,他们的技术现在远远领先于美国,美国也一直在研发类似的技术。研发这种新型推进系统的最终目标,是解决让高能射频武器上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高能射频武器是一种定向能武器,它能向目标发射高度集中的能量,从而准确并且快速地将其摧毁。定向能武器需要大量电力,可以对抗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滑翔式飞行器等高速导弹构成的威胁。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潜艇专家高瑞连称,马伟明的言论表明了中国潜艇研发的科技成熟度日益提高。中国已经为尖端研发技术提供了大量资源和激励,这些技术包括泵喷推进器和非核潜艇的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等。
超静音发动机和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都将帮助中国潜艇躲避敌人,因为高隐蔽性对所有核攻击潜艇来说都很重要。更安静的潜艇意味着更强的隐形能力,这将有利于它们在必要时进行突袭。
中国在许多军用复合材料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比如中国已在近几年定型的战机包括歼20、歼10B、歼15上应用了新的碳陶复合材料刹车。这种基于碳-碳基础上进行改性的新改进型材料,虽然是德国等西方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率先展开研制的,但是至今主要使用在在高档汽车上,在飞机上实用化的,全球仅有中国一家。
再比如中航工业复材不但在国内航空领域基本处于领头羊,而中航工业“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发达国家。
中国一直以来很看重防弹衣及防弹材料、装备的研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技术发展很快,已变成全球上重要的防弹材料研制生产大国。比如中国陆军大规模列装军用防弹插板,我军单兵防护水平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C919复合材料机翼典型盒段静力和损伤容限试验之前全部完成,满足了CCAR-25-R4(等同于美国民机试航标准的我民机试航版本)相关适航条款要求,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满足国际民机适航要求的大型民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强度验证能力,为后续复合材料机翼全尺寸盒段静力和疲劳/损伤容限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力学性能可设计等优点,是大型民用飞机理想的结构材料,能轻松实现飞机结构减重20%至30%。上世纪80年代研制生产的的美国波音757和波音767客机的复合材料只占总重的4%;随着燃油成本的节节攀升,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的应用也慢慢变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当今世界民用飞机制造技术顶配水平的是21世纪10年代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其复合材料的用量高达50%和52%。可以说,先进复合材料用量占飞机结构总重的多少,在某一些程度上慢慢的变成了评价该飞机技术先进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运十民用客机机身主要材料为铝、钛、钢等金属材料,其70%的零部件主要是采用铝质材料,钛、石墨和玻璃纤维也得到了一定应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ARJ21-700支线%。C919是我国继运10之后自主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
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在制造业上有着非常大优势。中国得益于其完善的工业化,使得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同样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比如中国最强悍的5种军用无人机。
1)攻击-2是我国最新装备的一款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机,2018年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2)翔龙无人机。翔龙无人机是由我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一款大型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翔龙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了700公里/小时。由于隐形材料的使用,使翔龙无人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于1平方米;3)攻击-11无人机。攻击-11是我国首款打高烈度战争的无人机,是现役无人机中隐身能力最优秀的。是一款亚音速无人机。因为出色的隐身性和突防能力,被网友称为是歼-20的“忠诚僚机”4)JWP-02无人机。JWP-02是我国陆军装备的第一代200级中短程多用途无人机,大多数都用在炮兵侦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它能帮助炮兵打得更远,打得更准。
中国作为军工强国,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中国的无人机却在军售市场上大放异彩。现如今,中国无人机技术已非常完善,在无人机领域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对巩固国防、占领国际市场、提高我军战斗力很有重要的作用。
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是中国“人造太阳”的国家大科学装置,EAST变成全球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维持的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7月,该装置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首获百秒级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2017年7月3日,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再传捷报: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此举标志着EAST变成全球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维持的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表明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东方超环上百秒的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可能很多人会不禁发问,有何用?此技术主要运用于国内的核工业,也是所谓的高大上的行业,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有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氢弹的威力比核弹要大,那与之相呼应的,二者的开发难度自然也就不一样。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几乎采用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事功能与GPS类似,如:运动目标的定位导航;为缩短反应时间的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这项功能用在军事上,意味着可主动进行各级部队的定位,也就是说大陆各级部队一旦配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导航外,高层指挥部也可随时通过“北斗”系统掌握部队位置,并传递相关命令,对任务的执行有相当大的助益。换言之,大陆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执行部队指挥与管制及战场管理。
中国之前对GPS相关这类的产品使用率比较高,事实上,如果美国封锁中国GPS使用,对中国民用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对军工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小。
如果美国对中国关闭GPS系统:1)大量装有GPS导航系统的车辆,船只,飞机迷失方向(我国船只已经有很多换装了国产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2)装有GPS系统软件的手机等相关这类的产品不能定位,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主要物标、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等的数据库不可以使用。3)中国道路工程和交通管理中测量不可以有效的进行。4)中国公路上的测速系统失灵。5)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跟踪运输失效。6)道路指挥中心监测区域内车辆运作状况无法获取,对被监控区域车辆不可以有效的进行合理调度。7)部分依靠GPS精确制导的导弹不能制导(现在的军用精确制导导弹大多配备了北斗和GPS两种导航系统,关了GPS还有北斗。而洲际导弹这种战略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即惯性制导、GPS制导等卫星系统和地形匹配制导,影响也不是很大)80特殊人群或儿童的身上防走失系统失灵,人员走失。
据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消息,该院“某潜舰导弹武器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该型号的研制成功,跨越式提升我国反舰导弹水平,有力推动海军装备建设和战略转型。以往型号采用30%新技术就已算很高了,而该型号采用的新技术高达70%。这个自主创新的大国利器,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军杀手锏武器。根据三院的消息,该导弹比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尺寸更小更轻,性能指标却翻倍,且在长期不懈努力下,终于把这个看似“异想天开”又十分吸引人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该型号总师朱坤在国内首次提出亚超结合潜射反舰导弹总体方案,解决大射程与超音速突防双重难题,比俄罗斯和美国的导弹更短更灵巧,射程更远。同时,他提出水下有动力有控发射方案,主持突破海上复杂环境下各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型水下点火导弹。该型号国内水下发射深度最深、适应浪高最高。此外,该型号国际首创随海况自适应超低空掠海飞行技术,创造世界上掠海飞行最低高度新纪录。而朱坤首次提出的反舰巡航导弹“360度”全向方案,使我国潜射反舰导弹攻击区域扩大600倍,是我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命中率最高的反舰导弹。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消息称,我国火炸药领域开拓者、兵器工业集团特聘院士王泽山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王泽山院士被誉为中国的“火药王”。据介绍,王泽山首创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发明了低温感含能材料,解决了长贮稳定性问题;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使中国的火炮射程可提升20%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全球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
中国保利集团早在2017年,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对外展出了一款名为“沉默猎手”的低空激光防空系统。该激光武器的输出功率为三十千瓦,最大射程四千米,可在一千米内烧穿五毫米厚的钢板。美国人看到以后大呼这不可能,认为研究出比我们还需要先进的激光武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中国科研团队经历重重困难,突破一道又一道难关,使得中国在激光领域成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威力巨大耗能极低的激光武器成为中国又一个国之重器。也正基于此,中国激光武器和美国拉进了30年,并且实现了赶超。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从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前苏联用了四年,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关键字:军民融合 产业快讯 政策法规 信息发布 技术前沿 行业动态 高层观点 高层观点 经济发展 改革创新 投资指南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1561872638
邮箱:2853760590@qq.com
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宁华路288号